智利礦工獲救效應 智利葡萄酒大熱銷 0
2010年10月15日 中廣
智利33名礦工被困井下兩個多月後成功獲救,智利葡萄酒在英國銷量大增,光是以14日當天各超市售出的智利葡萄酒數量就狂漲了25%。 據英國媒體報導,很多英國民眾透過電視直播觀看了33名礦工升井過程,人們情緒激動,特意買來葡萄酒慶祝。 據一家超市說,當天他們的白葡萄酒銷量比前一天增加了25%,紅葡萄酒也增加了5%。其他超市也反應,智利葡萄酒銷售十分火紅。
2010年10月15日 中廣
智利33名礦工被困井下兩個多月後成功獲救,智利葡萄酒在英國銷量大增,光是以14日當天各超市售出的智利葡萄酒數量就狂漲了25%。 據英國媒體報導,很多英國民眾透過電視直播觀看了33名礦工升井過程,人們情緒激動,特意買來葡萄酒慶祝。 據一家超市說,當天他們的白葡萄酒銷量比前一天增加了25%,紅葡萄酒也增加了5%。其他超市也反應,智利葡萄酒銷售十分火紅。
<節錄> 華爾街日報
考慮到當前的政治氣候﹐奢侈品銷售商中到底誰可能脫穎而出呢?我的直覺是﹐那些推動消費(但不是炫耀性消費)、提升產品質量而非注重吸引眼球的商家才能做到。精品葡萄酒和香檳就非常符合這個直覺要求。《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最近報道說﹐2009年波爾多葡萄酒由於亞洲的需求推動﹐其價格正創下歷史新高。 現在市場上的天價葡萄酒讓我望而卻步﹐ 但葡萄酒製造商的股價卻那麼遙不可及。LVMH不僅是世界奢侈品巨頭﹐還擁有自己的香檳品牌﹐如酩悅香檳(Moet & Chandon)和庫克香檳(Krug)﹐除此之外﹐它還擁有有世界葡萄酒標桿之稱的伊甘酒莊(Chateau d’Yquem)的品牌和白馬莊園(Chateau Cheval Blanc)的部分股份。帝亞吉歐(Diageo)是另一家精品葡萄酒的大生產商。
<節錄> 華爾街日報 優質黑比諾(Pinot Noir)和劣質黑比諾可能有天壤之別。因此﹐這個品種的葡萄酒有時被稱為“聖杯”﹐有時則被稱為“心碎葡萄”。但是喜愛黑比諾的人會對它非常專一──他們說﹐一旦你愛上黑比諾﹐可能就永遠不會再喝其它酒了。
葡萄品種:薄皮的黑比諾葡萄是所有紅葡萄中最嬌弱的﹐因此也是最為敏感的。它生長在微寒氣候下──其脆弱的外皮只會稍許抵擋日曬──這造就了供喜愛白葡萄酒的人喝的紅葡萄酒。 味道:試想一下鮮紅的果實(蔓越莓、櫻桃、覆盆子)、散發著泥土芳香的底味和葡萄淡淡的單寧酸味帶來的標志性絲滑口感。 食物搭配:由於口味太過清淡﹐黑比諾只能和牛肉、蔬菜、禽肉和魚肉之外的一些食物搭配。
據《大眾日報》報道:中國已成為世界第八大葡萄酒消費市場,快速增長的市場空間,吸引了全球目光,成為葡萄酒主要出產國戰略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10日,在山東濟南舉行的中國糖酒會國際葡萄酒市場發展高端論壇上,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發佈了2009—2010中國葡萄酒行業市場報告。 報告指出,2009年,我國白酒產量706.9萬噸,啤酒產量4236萬噸,葡萄酒產量96萬噸,產量比例分別為11.8%、86.6%和 1.6%。雖然葡萄酒佔比的基數低,但是我國葡萄酒產量連續7年一直保持了18.8%的複合增長率,未來增長空間巨大。同時,葡萄酒行業的整體利益空間仍然巨大,百元產值實現利潤繼續保持飲料酒各行業的最高水準。 據統計,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約600家,前10家佔有61.8%的市場份額,生產和銷售繼續向大型骨幹企業集中。從地域上看,傳統生產省份優勢依然明顯,山東、吉林、河北等佔據了大半河山。
了解更多 ▸中國副食流通協會9日在濟南發布了《2009-2010年度中國葡萄酒行業市場報告》。
報告指出,2009-2010年度全球葡萄酒行業增速已經趨緩,所有的目光開始聚焦中國,中國葡萄酒行業已經進入了下一個“黃金十年”。 報告稱,2009年,我國白酒產量為706.9萬噸,啤酒產量為4236萬噸,葡萄酒產量為96萬噸,產量比例分別為11.8%、86.6%和1.6%。雖然葡萄酒佔比的基數低,但是未來增長空間巨大,而且我國葡萄酒產量連續7年來一直保持了18.8%的復合增長率。同時,葡萄酒行業的整體利益空間仍然巨大,百元產值實現利潤繼續保持飲料酒類行業的最高水平。 據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會長何繼紅介紹,目前國內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約600家,前十名佔有61.8%的市場份額,生產銷售繼續向大型骨幹企業集中。從地域上看,傳統葡萄酒生產省份優勢依然明顯,山東、吉林、河北等省份佔據了大半江山,一些葡萄酒新興省份產量也得到了迅猛增長。 這份報告認為,今後我國葡萄酒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並由一線城市逐步向二、三線城市轉移。“由于國內一線市場競爭更趨激烈,二三線市場將成為新的增長點,各路酒商都會逐步把銷售重心下沉,從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向內地輻射,進行滲透和圈地。在政策引導和人工成本等因素的作用下,產業集群和葡萄酒消費往二、三線城市轉移和擴散已經是一個趨勢。”何繼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