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葡萄酒樂園

百大葡萄酒樂園
Top 100 Wine

葡萄酒新聞

上海酒節閉幕後的思考:中國葡萄酒迎來後世博時代 (2) 0

中港澳新聞 🕔十一月 1, 2010

  近幾年進入中國的外國葡萄酒品牌,除來自傳統葡萄酒產國的法國瑪茜(ROCHEMAZET)、德國黑塔(BLACKTOWER)等品牌外,還包括那些來自葡萄酒新興國家的有力競爭品牌,如智利紅蔓莊園(TARAPACA)、澳大利亞班洛克(BANROCK)等,世界各重要葡萄酒產國都搶灘登陸中國市場,把中國市場作為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戰略陣地。法國兩大葡萄酒產區之一的波爾多,就將中國大陸列為目前除歐盟外的第一大葡萄酒出口市場。據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地區波爾多葡萄酒進口數量從2000年的近20萬升上漲至2009年的1370萬升,共翻了68倍。2009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大陸地區仍實現7400萬歐元交易額,漲幅高達40%,進口量與2008年相比漲幅高達97%,這是一個不可抗拒的誘惑數字。從另一角度來說,進口葡萄酒市場急速升溫,國際的葡萄酒文化的引進,也有助於我國國內進口葡萄酒消費逐步走向成熟。   暗戰——國內葡萄酒渠道整合態勢初見端彌   進口葡萄酒大舉“空降”中國,國內渠道商的準備如何呢?在進口葡萄酒繁榮的背後,卻是國內進口葡萄酒經銷商分散弱小的事實。近幾年我國進口葡萄酒渠道現狀存在著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進口葡萄酒經銷商市場更多的是處於一種點狀和碎片化的狀態,眾多的進口葡萄酒經銷商猶如“螞蟻雄兵”在市場上四面開花;   第二,受資金、市場操作能力的局限,目前大多數經銷商仍然停留在招商階段或者苦守自家一畝三分地,以賺取眼前利潤為第一目的,進口葡萄酒的銷售缺乏統一的規範及制度制約,價格虛高、葡萄酒炒作的情況時有發生(據近期央視媒體報道,有的進口葡萄酒甚至被炒到二十幾萬一瓶);   第三,大多進口葡萄酒經銷商的市場策略,更多還是停留在產地品牌宣傳階段,尚未形成產品品牌,使消費者無法形成品牌忠誠,葡萄酒消費者對進口葡萄酒的了解程度不高。   佈局零散、各自為戰的國內進口葡萄經銷商,造就了分散、不規範的市場,而較早的覺醒者,就有可能搶佔市場高地,在紛亂複雜的市場氛圍中脫穎而出一統江湖。進口葡萄酒渠道整合態勢,已初露彌端。   事實上國記憶體在著許多資金實力雄厚、佈局遍及全國的大型經銷商,在進口葡萄酒進入中國的過程中,它們更多是處於一種暗戰和準備狀態。長期以來,它們從事更多的,是對市場脈搏的把握,是對自身資源的進行整合。這種低調,不失為鳳舞九天前的一種蟄伏。眾所週知,掌握上游核心資源,即是掌握進口酒在國內市場上的主動權。但是由於世界名莊酒的稀缺性,近年來列級酒莊就成為了國內大型葡萄酒經銷商競爭的重點。同時,從去年開始,一批遠見卓識的企業,開始摸索向下一級經銷商降低門檻、專業運營進口酒的新商業模式。通過“直接簽約酒莊,拿下總代理”,再整合物流、商流、資訊流、資金流,形成一個進口葡萄酒供應、採購、交易的平臺,同時也為進口葡萄酒的運輸、清關、保稅物流、倉儲配送、結算等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以目前全國進口葡萄酒代理領域的旗艦企業建發酒業為例,其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上游資源並完善了整個葡萄酒供應鏈流程。建發酒業與法國、德國、義大利、美國等世界六大葡萄酒集團均建立了深度合作模式,旗下品牌從2009年的5-6個,到2010年短短1年的時間內已發展到有來自10個國家的15個一線品牌,其中瑪茜已成為國內進口葡萄酒第一大銷售品牌。特別是近兩年內,建發酒業一舉拿下法國波爾多十三家列級酒莊葡萄酒的中國總代理權,打破了列級酒莊葡萄酒不設總代理商的傳統行銷模式,進入世界頂級酒的市場領域。此外,在中下游鏈條中,建發酒業也通過十多年的實踐建立起完善的供應鏈系統、銷售運營系統、物流管控系統。在全國經銷網路層面,建發酒業實行扁平化的代理機制和行銷策略,以省為單位,每個城市設立經理,進行重點區域市場的培育經營。此外,建發酒業還在星級酒店、餐飲、商超、酒行、團購等眾多渠道設立專業隊伍負責對經銷商進行培訓和幫帶扶等工作。   隨著建發酒業等國內一批頗具實力的經銷商逐漸浮出水面,國內進口葡萄酒經銷商領域里正孕育著一場洗牌運動。零散的、缺乏遠見的弱小經銷商正首當其衝,面對著巨大市場含量,必然會有更多有實力的經銷商進入,而掌握更多上游資源,具備完善的產業鏈則是競爭洗牌中佔居先機的利器。我們都知道,排除壟斷因素,行業洗牌更有利於葡萄酒銷售的良性發展。

了解更多

日駐外使館囤積大量葡萄酒 0

外國新聞 🕔十月 19, 2010

【2010/10/19 聯合報】
  日本民主黨政府去年上台後開始檢討政府的浮濫開支,駐外使館也在檢討之列。清查發現日本各使館多年來囤積大量葡萄酒,日本駐歐洲經濟合作開發組織的外館葡萄酒儲量竟接近7900瓶後,30年都喝不完。 甫上任一個月的日本外相前原誠司告訴國會的一個委員會說,審計單位這項發現,令他吃驚,雖然他早知使館多有存酒,但儲量多達應有的30倍,未免太超過。前原說,倘若存酒妥善運用也就罷了,但紐約總領事館與另外3個使館,以酒已變質為由共丟棄1044瓶葡萄酒與烈酒,實在太浪費。 日本外交部已通令全球所有使館降低存酒數量。前原說,清點酒量後,政府已開始將多餘的酒出售給私人或移轉給其他使館,讓庫存維持適當數量。 外交部的審計單位調查日本海外211所使館的51所後,本月初作成報告,點出存酒過多問題。日本駐經濟合作開發組織辦公室,於2010年3月底時,存酒有 7896瓶之多,而2009年會計年度該館僅消耗268瓶酒,換句話說,該館存酒足夠他們喝上30年。而日本在日內瓦聯合國裁軍會議的辦事處,有酒 1436瓶,相當於12年的用量。

了解更多

智利礦工獲救效應 智利葡萄酒大熱銷 0

外國新聞 🕔十月 19, 2010

2010年10月15日 中廣
  智利33名礦工被困井下兩個多月後成功獲救,智利葡萄酒在英國銷量大增,光是以14日當天各超市售出的智利葡萄酒數量就狂漲了25%。   據英國媒體報導,很多英國民眾透過電視直播觀看了33名礦工升井過程,人們情緒激動,特意買來葡萄酒慶祝。   據一家超市說,當天他們的白葡萄酒銷量比前一天增加了25%,紅葡萄酒也增加了5%。其他超市也反應,智利葡萄酒銷售十分火紅。

了解更多

怎樣搭上富豪加大開支的順風車? 0

外國新聞 🕔十月 19, 2010

<節錄> 華爾街日報
  考慮到當前的政治氣候﹐奢侈品銷售商中到底誰可能脫穎而出呢?我的直覺是﹐那些推動消費(但不是炫耀性消費)、提升產品質量而非注重吸引眼球的商家才能做到。精品葡萄酒和香檳就非常符合這個直覺要求。《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最近報道說﹐2009年波爾多葡萄酒由於亞洲的需求推動﹐其價格正創下歷史新高。 現在市場上的天價葡萄酒讓我望而卻步﹐ 但葡萄酒製造商的股價卻那麼遙不可及。LVMH不僅是世界奢侈品巨頭﹐還擁有自己的香檳品牌﹐如酩悅香檳(Moet & Chandon)和庫克香檳(Krug)﹐除此之外﹐它還擁有有世界葡萄酒標桿之稱的伊甘酒莊(Chateau d’Yquem)的品牌和白馬莊園(Chateau Cheval Blanc)的部分股份。帝亞吉歐(Diageo)是另一家精品葡萄酒的大生產商。

了解更多

葡萄酒入門:黑比諾 0

葡萄酒新聞 🕔十月 19, 2010

<節錄> 華爾街日報 優質黑比諾(Pinot Noir)和劣質黑比諾可能有天壤之別。因此﹐這個品種的葡萄酒有時被稱為“聖杯”﹐有時則被稱為“心碎葡萄”。但是喜愛黑比諾的人會對它非常專一──他們說﹐一旦你愛上黑比諾﹐可能就永遠不會再喝其它酒了。
  葡萄品種:薄皮的黑比諾葡萄是所有紅葡萄中最嬌弱的﹐因此也是最為敏感的。它生長在微寒氣候下──其脆弱的外皮只會稍許抵擋日曬──這造就了供喜愛白葡萄酒的人喝的紅葡萄酒。 味道:試想一下鮮紅的果實(蔓越莓、櫻桃、覆盆子)、散發著泥土芳香的底味和葡萄淡淡的單寧酸味帶來的標志性絲滑口感。 食物搭配:由於口味太過清淡﹐黑比諾只能和牛肉、蔬菜、禽肉和魚肉之外的一些食物搭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