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葡萄酒樂園

百大葡萄酒樂園
Top 100 Wine

發展葡萄酒關鍵在文化而非資本

中港澳新聞 🕔四月 21, 2012 0 comments

  近年來,中國的葡萄酒消費市場快速升溫,在拉菲等國際頂級葡萄酒的“啟蒙”下,整個葡萄酒產業的價值中樞得以大大提高。在葡萄酒價格迎風飆漲的背景下,各路資本蜂擁而入。在國內,茅臺、古井貢、青島啤酒、匯源果汁等各大飲料企業紛紛上馬葡萄酒生產線,西南證券、中信國安等業外資本也在積極佈局葡萄酒行業。在國外,不少企業(如寧夏紅集團)和名人(如姚明、趙薇等)紛紛走出國門,直接購買當地酒莊,不僅獲得了葡萄園,更是獲得了大塊的土地和建築,頗有些“葡萄酒地產”的韻味。除此之外,葡萄酒在中國也已經快速的完成了其金融屬性的“附體”,不少葡萄酒交易所/中心紛紛閃亮登場。   但是,在葡萄酒消費量、消費額突飛猛進的背景下,中國的葡萄酒上市公司並沒有獲得同比的發展。數據統計顯示,A股市場上僅有的5家以葡萄酒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中,有3家均為ST公司,由此可見,葡萄酒概念的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不僅沒有形成氣候,更缺乏業績支持。數據顯示,國產葡萄酒的盈利能力過去幾年持續下降,毛利率已經從40%左右下降到30%左右,而且還會繼續下降。   因此,通過排除法不難看出,中國葡萄酒市場的紅火背後,主要是國外進口葡萄酒在做推手。從2007年至今,進口葡萄酒占國內葡萄酒消費量的比重從不到5%提高到24%左右,5年之間翻了將近5倍。   被快速催熟的葡萄酒市場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其他行業曾經的教訓,就是“亂”字當前,國產葡萄酒和進口低端葡萄酒紛紛披上進口高端葡萄酒的外衣,市場上魚龍混雜,“李鬼”的數量遠遠多於“李逵”,使得消費者越來越把葡萄酒視為“雷池”,不敢輕易出手。   那麼,對於中國葡萄酒行業而言,在進口高端和低端葡萄酒前後夾擊的情況下,如何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空間呢?即將出臺的葡萄酒產業十二五規劃提高了生產和流通的門檻,但是,這僅僅是有助於減少內耗和內戰,並不必然能夠保證中國葡萄酒行業未來能夠誕生出和國際品牌比肩的產品。   其實,拉菲等國際知名葡萄酒品牌贏得市場的關鍵,不在於大規模生產和標準的統一,而在於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說白了,拉菲、拉圖、瑪歌等五大名莊賣的不是工業化、現代化,而是文化。而這一點,恰恰是中國葡萄酒企業所先天欠缺的。茅臺、五糧液等白酒企業,其實賣的也是文化,但是,茅臺、五糧液很難把其白酒文化給嫁接到各自的葡萄酒產品上,因此,大量白酒企業紛紛試水葡萄酒業,無非是利用已有管道和白酒品牌,來個一菜多吃而已,單就葡萄酒而言,很難再造出一個葡萄酒行業中的茅臺和五糧液。   如此而言,並不是說中國葡萄酒產業衹能困守“沒文化”的局面,而是要為目前各路資本的大幹快上敲一下警鐘。葡萄酒行業的金字塔在文化,這是需要長期沉澱和積累的,比拼的不僅是種植規模和生產線。如果真的有志於葡萄酒產業,那麼應該做好幾代人的準備。當然,在目前情況下,這似乎有些不太現實,因此中國資本對法國波爾多地區酒莊的併購也層出不窮,意欲連文化一塊買來。不過,從現有情況來看,鮮見成功案例。   葡萄酒消費的背後是“慢生活”,對於希望快進快出的資本而言,或許並不適宜,因此最好還是別來添亂了。

No Comments

What people say

只有註冊過的使用者才能留言。